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高中部>新闻动态

游武汉宜昌,品荆楚文化

——北京拔萃双语学校高中部武汉研学

文章来源:高中部 作者:高中部 发布时间:2024年10月26日 点击数:23 字号:

金秋十月,丹桂飘香。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季节里,拔萃学校高一高二年级组织了10月21日—25日的研学之旅。

被称为“九省通衢”的武汉,既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文化的江城,又是一座依靠人民击败新冠疫情的英雄之城。而古城夷陵(宜昌),则拥有着人类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——三峡大坝。此次研学活动,同学们将前往湖北,感受这两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。

一、参观华工科技

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,是“中国激光第一股”。同学们来到华工科技,见证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,学习了激光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,提升了同学们的国家和民族自信。

二、体验光谷空轨

光谷空轨是中国国内首条悬挂式单轨系统。同学们此次不但体验了无人驾驶的空轨列车,也参观了系统复杂的空轨中控室,更加体会到祖国的强大,也点燃了同学们心中努力学习,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事业奋斗的理想。

三、游览湖北省博物馆、辛亥革命博物馆

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,其中包含了以楚文化展、曾侯乙墓展览为主的六大展区。此次湖北省博之行,同学们主要参观了解越王勾践剑以及曾侯乙编钟,这使同学们对我国春秋战国时期,楚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,提升了同学们的文化自信。

辛亥革命博物馆,又称“红楼”,是一座“V”字形的建筑。它展现了辛亥革命胜利推翻清政府统治,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历史史实。整个展馆展示了辛亥革命的整体历史,也包含了一些人民群众捐赠的一些历史老物件。在该馆中,同学们了解了整个辛亥革命的来龙去脉,提醒了同学们勿忘国耻,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决心。

四、登黄鹤楼

“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”唐朝诗人崔颢的一首《黄鹤楼》,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。黄鹤楼作为武汉市的地标性建筑,虽经历了多次重建,但其象征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,成为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。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,登上黄鹤楼,俯瞰整个武汉市区,体会不同城市的优美景色。如我国先辈们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,连接武汉、汉阳、武昌,实现了长江“天堑变通途”的壮举。同学们最后还观看了黄鹤楼景区内的歌舞表演,体会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荆楚歌舞文化的魅力。

五、参观武汉大学

武汉大学,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,历经传承演变,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,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。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,1995年被确定为国家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高校。同学们来到武大,纷纷在此合影留念,感受武大学子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和武大优美的学校环境,增强要考上重点大学的决心。

六、体验户部巷汉味小吃街

户部巷汉味小吃街,起源于明代,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。同学们游览户部巷,品尝了“三鲜豆皮”、“热干面”、“重油烧卖”等武汉特色小吃,体会到了不同的饮食文化。

八、参观屈原故里

屈原故里,位于“脐橙之乡”宜昌市秭归县。同学们到了屈原故里后,参观了屈原祠,游览了古镇,体验了包粽子的研学课程。同学们学会了包三角粽,更深刻的认识到了中国传统美食文化和技艺传承的不易。并且通过参观此地,更深入地了解了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,丰富了同学们的历史知识。

九、乘船游览三峡大坝

三峡大坝,位于湖北省宜昌市,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发电工程之一,更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设施。基于三峡大坝,我国部分地区的用电问题得到了缓解,当地的旅游业以及与大坝相关的产业得到了发展,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获得了质的提升。同学们在游船上欣赏了三峡的美丽壮观,了解了三峡及大坝的历史发展,体验了制作手工电动船只的乐趣。

在学习中实践,在实践中学习。此次武汉、宜昌研学,师生感受不同于北京的风土人情、历史文化以及自然风光。通过此次活动,提高了班级凝聚力,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意识、独立自主以及团结互助的精神。在开阔眼界的同时,大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更深入。

[打印文章] [添加收藏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