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千年历史,感悟文化根脉
——北京拔萃双语学校西安研学之旅开启高中生的“行走课堂”
一朝步入西安,一日读懂千年。
在这个充满文化积淀的古都西安,一场融合历史、艺术与红色精神的研学之旅,为高中学子打开了一扇触摸中华文明的大门。2024年4月15—19日,拔萃高一高二全体师生从北京西站启程,开启为期一周的西安研学活动!从博物馆到民俗村落,从秦腔舞台到革命旧址,我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历史的温度,在实践探索中领悟文化的深邃。
对话千年文物,传承盛唐气象——探秘西安博物院
作为十三朝古都的缩影,西安博物院以“小雁塔”为标志,串联起周秦汉唐的辉煌历史。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唐代仕女俑、唐三彩等文物,聆听讲解员讲述盛唐的服饰、妆容与生活风貌,并通过超轻黏土手工制作仕女俑,再现文物之美。博物院内的“雁塔晨钟”与小雁塔历史展区,更让学生们感受到“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”的盛世余韵。
体验关中民俗,寻味烟火人间——走进礼泉袁家村
位于唐昭陵脚下的袁家村,是关中民俗的活态博物馆。我们穿梭于青石板铺就的街巷,品尝油泼辣子、锅盔等“陕西八大怪”美食,参与传统农事体验,感受“半边盖”民居的建筑智慧。这里不仅是美食的天堂,更通过复原的唐代石刻、农耕工具,展现了关中文化的厚重与质朴。
触摸农耕记忆,守护文化根脉——探访关中农耕民俗博物馆
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收集整理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。3万余件展品将农耕文明的演进娓娓道来,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关中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劳作、生活、艺术、审美、习俗、风情等,是历史的原物原貌,为子孙后代保留了实物与活物,是西北地区十余个世纪以来,多民族文化创造与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。
同学们见识了史前石制农具、明清水车马车,甚至亲手摇动风车分粮、体验曳碌碡碾场,在“最长的碌碡街”上感受祖先的智慧,让拔萃高中学子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。
吼出文化自信,架起中外桥梁——关中民俗博物馆学唱秦腔
“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,三千万人民齐吼秦腔。”音韵犹长的老腔是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,是四大声腔中最古老、最丰富的声腔体系。秦腔表演朴实、豪放,富有夸张性,生活气息浓厚。高亢激昂的唱腔与刚劲有力的身段,让师生体会到非遗艺术的魅力。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纷纷登台,学唱华阴老腔,参与的同学获得了专业老师赠送的礼物,大家在体验式学习中收获匪浅。
从兵马俑到西安事变,历史“活”在眼前——沉浸式体验
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入口,人潮涌动,同学们随着拥挤的人群缓慢行进,当大家直面“千军万马”的兵马俑时,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强烈的震撼。面对被誉为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的秦始皇兵马俑,大家纷纷拍照,定格将军俑的威严,留下俑坑严整的布局,感受大秦帝国的恢宏。在铜车马展厅,聆听兵马俑的发现过程和背后故事,了解兵马俑的分类特点和艺术价值,探究“千古一帝”秦始皇的历史功绩,感受秦军“横扫六国、一统天下”的恢弘气势。
走进文物复制厂,了解兵马俑制作工艺,在专业技师的指导下,体验兵马俑制作过程,感受古代工匠的劳动智慧。
在华清宫《12·12西安事变》实景演出中,学生们身临其境见证了张学良、杨虎城将军的“兵谏”壮举,深刻理解这一历史转折点的深远意义。
八路军办事处里的精神传承——红色洗礼
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位于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,是全国所有八路军、新四军办事处中成立最早、坚持时间最长、影响最大的办事机构。 党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、朱德、刘少奇、彭德怀、叶剑英、邓小平等曾多次留驻办事处并指导工作。同学们在革命文物前驻足,追寻革命先辈留下的印记,聆听英雄故事,参与党史问答,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。
丈量历史厚度,凝聚团队力量——徒步明城墙
踏上600余年的明城墙,同学们以脚步丈量古都的沧桑。从城砖铭文到敌楼构造,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古代匠人的智慧。
彩旗迎风飘扬,团队徒步前行,亲手触摸历史遗迹,感受百年城墙的厚重,深化了对“城·人·史”关系的理解。
身在旅途,“胃”在西安——美食之旅
历史让一个城市厚重,文字让一个城市浪漫,但美食却会让一座城市变得“可爱”。西安的美食闻名全国,主要以面食和清真风味为主,身在旅途,“胃”在西安,我们走进小吃街,一起品尝西安美食。
我们还在面点师傅指导下,学做biangbiang面。师生们分批取面剂子,用手按扁,再用擀面杖轻轻擀成宽面,大拇指捏住面剂两头,在案板上均匀用力摔打,同时往两边扯长……这次体验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,返校许久,很多人还念念不忘面的清香。
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——真情感恩
优秀是一种习惯。同学们离开酒店即将返程时,用热情的笔触写下对酒店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,清理好房间,并把自己所带的食品留下一部分,与保洁阿姨共享,同学们的点滴举动赢得了酒店管理人员的好评。
研学过程,每天进行阶段性总结,同学们自愿发言,导游老师对肯定的方面进行表扬,对不足之处及时指出并改正。大家从吃住行、时间管理、语言文明、光盘行动等不同角度进行总结。黄主任为发言同学颁发了小礼品,鼓励大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,使研学活动有序进行。
结束语——研学,让历史照进未来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最好的课堂在路上。
这场跨越千年的研学之旅,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,更是一场文化的觉醒。同学们开阔了眼界、增长了见识,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融合;在行走中锻炼了独立自主和团结协作的精神,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,增强了大家文明出行的意识。
从盛唐气象到红色精神,从农耕根脉到非遗传承,西安以其独有的魅力,为拔萃高中的同学们铸就了文化自信的基石。
未来,我们将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创新的热忱,成为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新生力量!